0752-5855999

服务热线

关注中信
服务热线
5855999

支付平台

支付平台

中信医疗

中信医疗

中信惠州医院

中信惠州医院

/
/
/
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惊蛰篇

新闻资讯

资讯详情

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惊蛰篇

分类:
健康宣教
作者:
来源:
2025-03-05
【摘要】:

节气概述:惊蛰,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,通常在每年公历3月5日至7日之间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载:“二月节……万物出乎震,震为雷,故曰惊蛰,是蛰虫惊而出走矣。”此时春雷始鸣,气温回升,蛰伏的虫兽苏醒,自然界阳气升发,人体气血亦随之活跃。中医认为,惊蛰是“肝木当令”的时节,养生需顺应春生之气,疏肝健脾,调和阴阳。

 

 

图片
图片

 

1

惊蛰养生核心原则

 

 

1. 疏肝理气,防郁化火

春属木,与肝相应。肝主疏泄,喜条达而恶抑郁。惊蛰时肝气易亢盛或郁结,需注意情绪调摄,避免急躁、抑郁,可多进行户外活动以舒展气机。 

建议:晨起练习八段锦“左右开弓似射雕”,拉伸肝胆经;饮用玫瑰花茶、菊花茶以清肝解郁。

2. 健脾祛湿,调和肝脾

   《黄帝内经》云:“春三月……此春气之应,养生之道也。”然肝木过旺易克脾土,导致腹胀、食欲不振。加之惊蛰后南方多雨湿重,需兼顾健脾利湿。 

   建议:饮食中加入山药、薏米、茯苓等;艾灸足三里、中脘穴以健运脾胃。

3. 防外感风邪,避时疫

   “惊蛰到,瘟神闹”,此时冷暖交替频繁,风邪、湿邪易侵,需注意防风保暖,预防流感、过敏等春季流行病。 

   建议:佩戴丝巾护住风池、大椎穴;室内熏艾或苍术祛湿避秽。

 

2

饮食调养:清温平补,顺应春生

 

 

宜食:

芽菜类:豆芽、香椿芽,助发陈气,升发阳气。 

绿叶蔬菜:荠菜、菠菜,清肝养血。 

甘味食物:红枣、蜂蜜、南瓜,健脾柔肝。 

辛温发散之品:生姜、葱白,驱寒通阳。 

忌食: 

过食酸味(如山楂、柠檬),以免收敛肝气; 

油腻、辛辣,避免助火生痰。 

推荐药膳: 

1. 菊花枸杞粥

   菊花10克、枸杞15克、粳米100克,煮粥食用。清肝明目,缓解春燥。 

2. 茯苓山药排骨汤

   茯苓20克、鲜山药200克、排骨500克,健脾利湿,增强体质。

 

3

起居调摄:夜卧早起,广步于庭

 

图片

睡眠:宜22点前入睡,晨6-7点起床,顺应阳气升发。 

着装:“春捂”关键在背、腹、足部,避免过早减衣受寒。 

情绪:多赏花踏青,避免情绪波动,可听角调(木音)音乐疏肝气。

 

4

运动养生:动以养阳,柔缓为宜

 

 

晨起叩齿咽津:醒后叩齿36次,吞咽口中津液,补肾固齿。 

导引术:练习“惊蛰二月节坐功”(《遵生八笺》),双手握固转头后视,疏通颈项经络。 

散步/慢跑:日出后活动,微汗为度,助气血流通。

 

5

穴位保健:疏肝健脾,扶正驱邪

 

 

1. 太冲穴(足背第一、二跖骨结合部前凹陷处):每日按揉3分钟,疏解肝郁。 

2. 足三里(膝下3寸):艾灸10分钟,增强脾胃运化。 

3. 合谷穴(手背虎口处):按揉可预防外感,通调肺气。

惊蛰常见健康问题及对策

1. 春困乏力:因湿困脾阳,可饮陈皮茯苓茶,按揉丰隆穴。 

2. 过敏鼻塞:晨起按揉迎香穴(鼻翼两侧),避开花粉密集处。 

3. 血压波动:肝阳上亢者宜饮决明子茶,忌动怒、熬夜。

 

 

 

 

惊蛰是天地生机勃发、人体新陈代谢加快的时节,养生需“动”中求衡,疏肝健脾以应春气。谨记《素问》之言:“春三月,此谓发陈……生而勿杀,予而勿夺,赏而勿罚。”愿您顺应天时,调摄身心,安康无恙! 

 

(文中方药建议需根据体质辨证使用,必要时请咨询专业医师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