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752-5855999

服务热线

关注中信
服务热线
5855999

支付平台

支付平台

中信医疗

中信医疗

中信惠州医院

中信惠州医院

/
/
/
二十四节气养生之----解析“立夏”,过惠州好时节

新闻资讯

资讯详情

二十四节气养生之----解析“立夏”,过惠州好时节

分类:
健康宣教
作者:
来源:
2025-05-20
【摘要】:
立夏的由来与古代农耕文明对自然节律的观察密切相关,其名称、天文定位及文化内涵均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季节更迭的深刻认知。



1

名称溯源:以“立”启夏,以“夏”言长

图片
图片
1. 字义解析  “立”:意为“开始”“建立”,标志着春季结束、夏季正式开启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释为:“立,建始也”,即万物至此进入生长旺季;“夏”:古语中“夏”通“假”,意为“大”,指春生之物至此已茁壮成长。《历书》称:“万物至此皆假大也”,强调植物由萌芽转向繁茂的状态。

2. 节气地位  立夏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,位列“四立”(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)之一,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,代表农耕社会进入“长赢”(丰盈生长)阶段。

图片

2

天文历法:黄经定位,斗柄指南

图片
图片

1. 天文标准   立夏交节时间为每年公历5月5日至7日,太阳到达黄经45°时。北斗七星斗柄指向东南方(巽位),古人以此判断季节转换。

2. 气候学意义  此时北半球日照增加、气温升高,雷雨增多,但按气候学标准(日平均气温稳定≥22℃),我国仅南方部分地区进入夏季,北方仍处春末。

图片

3

历史渊源:礼制与农事的双重驱动

图片
图片
1. 古代礼制记载  周朝迎夏:天子率百官郊祭赤帝祝融,车马服饰皆赤,祈求丰收。《礼记》载:“夏,假也,物至此时皆假大也”,仪式彰显对夏粮的重视; 汉代沿袭:延续迎夏典礼,配以《朱明》乐舞,强化节气与政治、文化的关联。

2. 农耕实践基础  立夏时冬小麦扬花灌浆,油菜成熟,水稻进入插秧关键期,故有“立夏看夏”之说,农事管理直接影响全年收成。

 

图片

 

4

物候现象:三候递变,自然昭示

图片
图片

古人将立夏分为三候,通过动植物变化感知节气:  

1. 一候蝼蝈鸣:蝼蛄(田间蛙类)因温热而鸣叫。  

2. 二候蚯蚓出:阴气渐退,蚯蚓掘土而出。  

3. 三候王瓜生:华北药用藤蔓植物王瓜快速攀援生长。

图片

5

文化传承:从礼俗到民俗的演变

图片
图片

1. 官方与民间互动  官方通过祭祀强化节气权威性,民间则衍生“尝三新”(樱桃、青梅、麦子)、斗蛋、秤人等习俗,祈求消暑纳吉;江南“立夏饭”以赤豆、黄豆等五色米象征丰收,岭南则有饮凉茶、煲清补汤的养生传统。

2. 哲学内涵  立夏体现“天人合一”思想:人需顺应阳气升发,调整作息(如晚睡早起)、饮食(增酸护肝、健脾祛湿),以达身心平衡。

图片

 

立夏期间,惠州人怎样养生为好
立夏养生需顺应夏季阳气生长的特点,以“养心护阳、健脾祛湿”为核心,结合岭南地区湿热多雨的气候特征,注重内外兼调。
一、起居调摄:夜卧早起,顺应阴阳
1. 晚睡早起  立夏后日照渐长,人体阳气外浮,宜适当延长白昼活动时间,建议晚上11点前入睡,早晨6-7点起床,避免熬夜耗伤阴液。  
2. 午间小憩   岭南夏季炎热,午后易困倦,午睡30分钟至1小时可缓解疲劳、养护心阴,但避免过长以免影响夜间睡眠。
二、饮食养生:清补为主,健脾祛湿
1. 饮食原则   清淡为主:多食粥类(如山药莲子粥)、新鲜蔬果(如苦瓜、冬瓜、西瓜),避免油腻辛辣,减少脾胃负担;增酸护肝:适量食用山楂、柠檬、猕猴桃等酸味食物,收敛肝气,助消化防上火;祛湿健脾:岭南湿热重,可选用茯苓、薏米、赤小豆等煮水或煲汤,或饮用五花茶(金银花、菊花等)清热利湿。  
2. 食疗推荐  玄参炖猪肝:滋阴养血,适合夏季目涩、视物模糊者;益气养心粥(太子参、山药、莲子):健脾益气,缓解心烦失眠。  
三、情志调护:静心养神,戒躁戒怒
1. 静心宁志   夏季心阳亢盛,易心烦气躁,需保持情绪平和,可通过书法、品茶、钓鱼等活动舒缓压力。  
2. 疏肝解郁   惠州气候湿热,肝气易郁结,可按摩太冲穴(足背第一、二跖骨间)或饮用玫瑰花茶疏肝理气。
四、运动养生:适度出汗,调和气血
1. 运动选择  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太极拳、八段锦、散步等舒缓运动,避免剧烈出汗耗损心阳。  
2. 汗后调护  运动后及时补充温水(可加少量盐),忌饮冷饮,以免损伤脾胃阳气。
五、经络调理:穴位按摩与艾灸
1. 穴位保健  内关穴(腕横纹上2寸):宁心安神,缓解胸闷心悸,每日按压1-2分钟;足三里(膝下3寸):健脾和胃,增强体质,可艾灸或按压。  
2. 艾灸建议   针对岭南湿重特点,可艾灸督脉(大椎、命门)及任脉(关元、神阙),温补阳气,祛除寒湿。
六、特殊人群调理
1. 乳腺保健  针对乳腺增生、乳痛症患者,采用疏肝解郁(如柴胡、香附)、健脾祛湿(如白术、茯苓)的中药内调,配合针灸、乳房低频理疗等外治法,调和肝脾。  
2. 小儿养护   夏季小儿易积食、腹泻,可推拿清补脾经、揉板门穴,或饮用四神汤(茯苓、莲子、芡实、山药)健脾。
七、避忌提醒

忌贪凉:空调温度不宜过低,避免直吹;冷饮需适量,以免伤脾阳;忌熬夜:子时(23点后)应入睡,养护肝胆之气。